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有这些

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有这些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2-07-22浏览次数:48

为深入总结前一阶段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应用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出席并讲话,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主持。

胡静林强调,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深化平台应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抓好平台在医保管理全领域、医保服务全流程的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出平台的先进效能。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要形成合力,做到业务引领、技术支撑、协同发展,全面推动新时代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

推动新时代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5月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5.71万家;1-5月,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99.02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450.17亿元,基金支付261.3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1%5月,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9.4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85.56亿元,基金支付50.44亿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新平台住院结算平均响应时间约0.8秒,比旧系统性能平均提升3-5倍,意味着在有限资源投入下,平台各方面性能已达到了较优的状态。一方面为参保人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有效减少窗口排队等候时间,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疗机构压力,减少管理成本,此外还降低人员聚集风险。

此前,王文君司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医保信息化已由平台建设阶段转向运维应用阶段。尽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但依然任重道远。面对繁重的医保改革任务,面对13.6亿参保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优化功能,促进公平可及。信息化是连接医保与群众的重要桥梁。持续推进编码动态维护和优化平台性能,深化编码和平台在医保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服务效能。加快医保服务网厅及APP、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综合服务终端等的应用进度,提升医保服务便利性,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协议管理作用,调动定点医药机构积极性,推动医药机构全量接口改造。

二是提升技术,扩展应用,推动智慧发展。智慧医保既是医保发展的手段,也是医保发展的目标。加强数据治理,在保障医保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数据共享。加强应用牵引,丰富数据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宏观决策分析、医疗电子票据等工作中的应用,为打击欺诈骗保、药品和耗材招采、待遇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健全机制,强化运维,促进规范管理。更加重视建立健全平台运维管理制度,做实做细业务梳理工作,持续规范工作流程,加快形成科学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部门联动,加快推进医保管理特别是需求管理模式转变,不断适应新系统建设模式。

四是重视人才,提升能力,筑牢安全防线。网络和数据安全发展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和技术能力提升、夯实硬件基础设施、做好常态化安全检查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筑牢医保信息化安全屏障,为医保事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全国医保信息平台

13.6亿参保人提供优质服务

此前,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历经两年多时间,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目前,医保信息平台已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有效覆盖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约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为13.6亿参保人提供优质医保服务。

医保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医保平台、数据标准、经办服务、就医凭证的全面统一,通过数据共享,提升数据质量,助力医保宏观管理,实现医保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通用平台”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针对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医保公共服务群众体验较差、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大力推动医疗保制度改革,着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构建起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促进医保信息化建设,以满足百姓需求,适应医保事业改革发展。

20196月到现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先后完成了前期研究、立项、招投标、建设、国家平台竣工、地方平台全部上线等多个里程碑,用两年多时间创造了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医保速度”。

医保信息平台涵盖支付方式、跨省异地就医、公共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等14个子系统,建成后可满足全国几百个统筹区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新平台已经在异地就医结算、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智能监管、药品集中采购、医药价格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对改善民生、优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新平台功能完备、响应高效、运行稳定,住院结算平均响应时间约0.8秒,比旧系统性能平均提升约3-5倍,充分证明了平台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前瞻性。

医保信息平台形成了标准全国统一、数据两级集中、平台分级部署、网络全面覆盖、项目建设规范、安全保障有力的平台格局,支撑全国医保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融通,确保全国医保信息系统“一盘棋”,实现医保业务“一网通办”、“一窗办结”,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大幅提升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形成全国统一的医保“通用语言”

国家医保局成立伊始,对全国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普通话”,无法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也影响了异地就医结算等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数据编码标准统一,实现数据互认,才能够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各项医保改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促进医保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快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医保局制定并发布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并按照“码库结合”的原则,开展动态维护,形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全国医保“通用语言”,各省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应用到新系统建设之中,并采用编码映射的方式完成历史数据的标准化工作。2021年,全国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标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形成全国范围内共用一个标准库、共享一个数据池的良好格局。

业务编码标准统一了全国医保“度量衡”,推动形成全国层面的医保大数据库,为推动平台建设、提高数据质量、提升医保治理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助推医保其他领域改革。

提供全国统一的医保“通用服务”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参保群众对医疗保障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优质性、规范性需求越来越高,原有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通,无法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医保为民服务的初心。

医保信息平台统一建设医保业务基础子系统,通过参保征缴管理、个人结算管理、就医管理、机构支付管理等业务功能,实现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业务的一体化支持,大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助力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鼓励各地将与参保人紧密相关、与就医过程紧密相关的业务办理放至基层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方便群众查询及办理基本医保经办业务。

国家医保局在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中,还统筹规划公共服务子系统,遵循统一标准建设国家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行医保服务事项“多跑一次”改革,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切实提高医保服务水平。目前,网上参保登记、医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家庭门诊共济等均实现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医保服务方式更多、更快、更灵活。

打造全国统一的医保“通用介质”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推出了医保电子凭证,它是医保相关的参保人员、经办人员、医护人员等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中签发的统一信息标识,是打通医保全流程便民服务的金钥匙,也解决了过去参保人实体卡携带不便、挂失补办困难等问题,方便百姓就医购药。

2019年1124日,全国首张医保电子凭证在山东省济南市激活,标志着就医购药从“卡时代”开始走向“码时代”。截至目前,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激活用户超11.5亿,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超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超40万家。

医保电子凭证打造了一种就医购药“新模式”,参保人无需携带实体卡,看病买药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就医全流程服务。并打通了互联网医疗的“后一公里”,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就诊服务网上办理,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真正做到“一码在手,医保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