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中医思维即大数据思维,原来中国才是大数据的故乡

中医思维即大数据思维,原来中国才是大数据的故乡

文章来源:中国梦想汇发布日期:2015-09-15浏览次数:7737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更多的改变正蓄势而发! 
         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改变了,我们需要的是所有的数据,“样本=总体” 
         更杂--不是性而是混杂性 
         执迷于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被利用,只有接受不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社会的窗户。 
         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非得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 
         看罢,你是否恍然大悟?认真思考中医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模式,原来大数据的故乡在中国。 
         随着“大数据”的概念为越来越多人认知,人们开始对中医开始刮目相看,以前有人认为它没有科学根据,那是因为眼光和知识的局限,以前总用“逻辑”去判断事情,总要弄出个所以然出来。而大数据诞生,我们开始关注万事万物的必然联系,当数据堆积到一定程度,各种关系便会一目了然,这时我们不用计较过程,就只关注结果,这种思维便是大数据思维,而中医就是这种思维的好体现,我们的老祖宗用积累几千年的经验找到药物和人体的机理关系,发现了人体运行规律,从而掌控了人体。 
         首先,我们听听百度云的首席架构师林仕鼎从计算机范式的改变的角度理解大数据与中医:

         计算范式的变革正在从桌面(desktop)转到数据中心(datacenter)。PC时代30年积累的一切经验和理念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从完全无BUG,转变到对错误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从追求的正确,转变到追求一定的精确度,比如95%。 
         这跟近听到的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有神似。比如,大数据不追求紧密的因果关系,而是追求相关性:

我不知道A是否直接导致B,但从海量数据里算出来的结果,有A就会有B。也不是有A就有B,但95%会有B,我也不知道那剩下的5%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换句话说,不清楚其中逻辑,但知道一个基本关系。 
         计算范式跟大数据思维的神似之处是:灰度。对一定程度瑕疵的容忍,换来对更大范围的问题的解决。 
         林仕鼎听到这句话后说:计算范式的转变和大数据的新思维,跟中医对于西医的差别相似。比如中医一直被诟病的所谓说不出明确的、直接的病因,所谓中医是伪科学,因为说不出直接原因就是伪科学。 
         林仕鼎还认为数据处理和计算范式正在从层次化转变为向竖井式演进。 
         层次化类似于西医的分科。把人体分成不同的器官、不同的专业分别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竖井式则类似于中医的统一。把人体作为整体来看待,头痛可能医脚,脚痛可能医头。 
         林仕鼎还提到,透明性不再成为美德。灰度更加重要。 
         一个严谨、理性的工程师,居然也对中医有了解和认可,居然也会对计算模式和中医思维有对应的思考。
然后,我们看看中医怎样拥抱大数据:

         概念时代的到来,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创新意识的要求更加迫切,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中医药学是东方哲学观影响下历代医家通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所总结出的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概念、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医学体系,与西医学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中医药学素以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念为核心,重视临床医学,强调天人相应、形神一体。这一思维模式也体现了科学与人文融合,晚近倡导的叙事医学更重视观察病人情绪、感情、心理、认知的变化,将医生既往的心理访察的日志升级为平行病历与现实记载症状、体征、各项理化指标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医生能够作为癌病与临床流行病人的精神支柱为高期望。因此,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和发展适应概念时代的需求,重视概念并将其拓展到高概念,将形象思维、具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将中医原创思维向全新思维过渡,以保持其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数据目前并不是以数据量大为特点,而是以其多样性和价值性为特点的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医药意象思维和体验感受的表达越来越成为可能。大数据关注整体数据,不求精确,这与中医药学注重人体整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反应以及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综合影响相一致。 
         中医学所重视的相关关系在大数据时代得到认可。阴阳五行学说框架下的人体与自然、人体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关系认识,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显著特征。这种从现象理论出发的脏腑关系,以及临床从脏腑关系、气血相关、天人相应等角度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实践活动都体现了中医药理论重视关系本体性的特点。大数据对相关关系的认识,使得不再必须发现精确的因果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帮助中医发现机体及其相关环境改变导致的平衡与和谐的破坏(病因),以及这种状态的改善(疗效) 。因此,高概念思维、大数据技术将会促进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的结合,转变述而不作的面貌,中医理论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有待复兴。 
         高概念、大数据时代为中医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关键在于整合,针对现象理论,意象结合,可容纳非线性数据,将中医研究(自身理论与临床)与研究中医(西医学、生物学、化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成果与问题)兼容和合;将“循证医学叙事化”与“叙事医学循证化”结合反映古今中外对一个专题的大数据集成,做整体顶层设计,注重中医学原创优势,其中急重的是提高临床疗效。 
         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李国杰发表题为《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再认识》的主旨演讲。他坦言,大数据方法很像中医。 
         李国杰认为,多年以来,有部分人批评中医理论不科学,然而大数据方法的兴起给中医界很大鼓舞。大数据的采集方式有点像中医,望闻问切,全方位观察病人,其涉及更庞杂的数据,不追求十分,但综合起来有实际效果。 
         李国杰以微博为例进一步阐明大数据和中医的相似之处。他说,用微博数据来调查民意就如同中医搭脉,虽有些模糊,但能很好把握社会热点和舆论倾向。中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形成了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体系。尽管从生物医学角度中医现在还很难回答“为什么”,但是借助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可以从调节人体健康状态的角度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治疗”。 
         大数据和云计算给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手段,李国杰对此非常乐观。丰富的中医药临床数据如果能全部搜集起来,将是巨大的医药信息资源宝库,未来有可能通过云计算储存所有的医疗记录,实现由中医信息资源到“中医大脑”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