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热点专题 > 医学人才浪费严重 公私医疗资源配置急待平衡

医学人才浪费严重 公私医疗资源配置急待平衡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2-08-14浏览次数:35042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医疗行业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医学院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现象较为普遍,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与之相对,农村医生岗位闲置,按照理想比例,我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目前只有7.8万人,且素质不容乐观。

      行业人才浪费现象并非因为人才供过于求。和其他专业不同,医疗领域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从培养周期看,“精英化”色彩相对浓厚。如此导致昂贵的医生培养成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医改专家李玲援引教育部的数据称,“中央本级财政2008年给医学教育生的人均拨款,先从7100元提高到了1.15万元,2011年又提高到1.4万元,今年,还将进一步大幅提高。”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学生选择专业存在较大的不可预知性,学非所用状况较为普遍。然而,医学领域就业明确,大凡选择医疗专业就读的学生,初期往往矢志从事医疗工作。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因为专业明确而被外人视为“铁饭碗”的工作,却受到毕业生的抛弃。

      从主观上看,医学院毕业生若想谋求好的前途,就要争取留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然而,众所周知,城市就业机会有限,这种现象对于医学生来说尤为严重。城市各大公立医院通常对就业者的学历有较高要求,而民营医院通常缺乏医学科研项目,职称晋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多数毕业生而言,毕业后都将面临赴基层医院工作的现实,然而,基层医院尤其是农村医院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小。“练不出好技术,没有好编制,未来缺乏进步资本。”这些因素导致多数医学生规避基层。

表面上看,毕业生逃避基层是个人的选择,然而,应该注意到,医学生对基层医院的排斥,基层医院工作者对前途的悲观,就其本质而言,是当前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必然结果。

      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从整体配置状况看,早在2005年就有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指出,在全球187个国家与地区中,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水平处于倒数前列。这种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及的数据显示,城市所占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比例高达80%,而城市医疗资源的2/3又在大医院。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农村医院床位,在1982-2001年间,不但没有增加,反倒从122.1万张下降到101.7万张,降幅为16.7%。近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此状况才有所缓解,今年4月卫生部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底,全国3.33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02.6万张。但农村医院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与公立医疗机构过度扩张带来债务负担相比,民营医院发展滞后,其发展过程中,价格、土地、财税、学科建设、人员待遇等显性或隐性的歧视政策普遍存在。近期,国家再次加大了鼓励民间投资的力度,陆续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卫生领域亦在其中。7月11日,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计划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然而截至2011年,民营医院的床位数仅占总量的12.5%。

      不同医疗机构分工扭曲现象也较为明显。国外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疗机构提供了大部分医疗服务,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分配失衡,导致社区、农村这类医疗机构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资源过于集中,社会大众对基层医院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导致恶性循环,只要有条件,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大医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的集中。

      应该看到,公共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财政投入不足是引发基层医院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但是,盲目强调投入并不能解决问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医疗资源的投入大幅提高,当下更应该重视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从整体医疗体制格局看,应该将社区医疗保障体系与中心医院商业运作体系区分开来,重新审视医院的商业化职能与社会化职能,尤其要将局部饱和的医疗资源分配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