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市医保局多措并举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市医保局多措并举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文章来源: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发布日期:2023-11-24浏览次数:20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战略自觉、行动自觉,聚焦“十项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多措并举促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一、坚持互联互通,深化异地就医

一是继续扩大我市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范围。截至10月底,我市累计开通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定点医药机构分别达到454、1435家、450家;天津参保人员到京冀就医直接结算177.71万人次,发生金额15.69亿元;京冀参保人员到天津就医直接结算299.22万人次,发生金额41.64亿元。二是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免备案4月1日起,三地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等,均无需办理备案手续,实现“一卡通行”。三是广泛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各区医保部门及1200余家异地定点医药机构、250余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69个医保服务示范优案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异地就医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十项便民措施。进一步优化备案服务、丰富就医形式、扩大机构范围、深化区域协同、探索服务创新,积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二、坚持区域协同,开展联盟集采

一是深化京津冀医药集采协调联动。京津冀三地医保局先后两次召开京津冀医药采购联盟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制定《2023年京津冀药品联合带量采购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药品价格协同,建立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联动共享机制。二是持续深化医药联盟采购。依托京津冀“3+N”采购联盟,完成4批次229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预计我市每年可节省采购金额7.37亿元;开展6批次12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预计联盟地区每年可节省采购费用265.3亿元,我市每年可节省采购金额11.13亿元,中选结果有序落地,进一步减轻了参保群众药耗负担。是着力打造海河医保论坛与滨海新区政府共同举办首届“海河医保论坛——2023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研讨”活动,促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更好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

三、坚持优化服务,推进跨省通办

一是扎实推进生育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在不改变现有业务办理条件和申请主体的基础上,增设“医保公共服务网上服务大厅”个人线上办理渠道,实现跨省异地生育住院费用、产检费用、计划生育费用和生育津贴申领从申报到受理、审核、支付全流程网上“跨省通办”。二是积极拓展“网上办”“掌上办”渠道。利用“津医保”APP线上渠道,实现本市参保职工跨省生育住院费用申报“掌上办理”,开展本市参保职工异地就医普通门诊垫付医疗费用(电子票据)线上报销服务,切实缩短异地垫付费用报销周期,有力缓解群众“垫付跑腿报销”的困扰。三是开展异地就医备案“一件事一次办”。不断细化异地就医备案事项信息、梳理业务流程,全面推进异地就医备案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四、坚持协同监管,维护基金安全

一是发挥京津冀医保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京冀两地医保部门的调研交流,聘请京冀两地医保领域专家为我市医保系统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交流工作经验。二是持续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智能监控。将三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纳入本地智能监控系统,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审核规则,不断提升京津冀医保协同监管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实现49类智能审核规则对异地就医联网医疗费用进行审核,涵盖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三个类别,其中住院涉及32类、普通门诊涉及39类、门诊慢特病涉及37类,牢牢守住异地就医费用支出第一道关口。三是深入开展异地协查检查。对国家医保局转办的线索及时查办,对涉案医疗机构进行立案处理;对于市审计局转办的案件,依托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进行分析核实,积极配合落实异地费用退回途径,追回医保基金,严厉打击异地就医欺诈骗保行为,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下一步,天津市医保局将学习借鉴长三角、西南五省、粤港澳等区域协同发展先进经验,不断深化京津冀异地就医政策协同创新、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医药服务协同、医保基金监管协同,坚持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切实达到京津冀医保“1+1+1>3”的效果,推进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