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疗效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疗效

文章来源:临床医学发布日期:2015-05-28浏览次数:10298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病性贫血;对症治疗 慢性病性贫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贫血,患者的发生率仅低于缺铁性贫血,一般导致贫血的发病机制 有多种因素,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的原因之一认为是 炎症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同时使骨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能力下降 等[11。对200例慢性痫性贫血患者分组治疗,探讨重 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符合 诊断标准的慢性病性贫血患者20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 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男30例,女70例,年龄32.5 -74.5岁;慢性 病:类风湿关节炎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系统性 硬化症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尿毒症9例,溃 疡性结肠炎2例,肺脓肿2例,糖尿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3例。对照组100例行常规原发病治疗,男28例,女 72例,年龄31.8- 73.7岁;慢性病:类风湿关节炎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3例,系统性硬化症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尿毒症12例,食 管癌术后3例,糖尿病合并坏疽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陛。 1.2治疗方法:原发病治疗措施不变。对于出现缺铁 的患者进行注射葡萄糖铁,3次/周,100 mg/次。治疗组患者同时进行皮下注射rHuEPO,2次/周.3000 U/次,连续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原发病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症治疔:
        1.3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液学考 标以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及不良反应 1.4检测方法:血清铁( SI)利用全自动生化仪连7亍囊定,主要采用的为Ferene比色法,使用的试剂盒主要为上海德赛诊断有限公司提供;对于血清蛋白t SF,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连学泛定,使用的试剂盒为德国Bater试剂盒;血清转铁蛋白受俸(、STfR)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治疗组100例中于治疗3周末因依从 性差而自动退出4例,因系统性硬化症病情加重于治疗4周末退出1例,余95例治疗8周末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血液学指标、SI、SF、STfR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漫胜病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二.二 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初期出现轻微头痛4例,轻j教肌肉痛2例,均随着治疗进程逐渐好转。 
        3讨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由机体的肾脏中逅球细胞分泌的一种单链糖蛋白,经过不断的试验证实重组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当前用于重组DNA的成功的治疗技术。机体内的促红细胞是红系造血的主要调节因子2。,对骨髓红细胞的发育、分化以及成熟具有促进 作用,其机制为通过同骨髓中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结合而使红细胞原体增殖、分化以及成熟。促红细胞 还能够使骨髓中的幼红细胞的TfRI的表达增多,从而 提高细胞的摄铁能力,增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降低血清转铁蛋白的饱和度’3:目前临床对于慢性病性 贫血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选取的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乏 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同时各种血液指标 相比于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相比于治疗前没有任何改善。因此对于慢性病性贫血患 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彬.红细胞生成素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22(1):l4-16. 
        [2] 鲁向明,许腾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老年肿瘤化疗后合并贫血中 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14(3):181 -182
        [3] I.arence BC;,Edward JB Jr血液病学摹本原理与实践:英文影印 版[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383 - 387
        (收稿日期:2014 -04 -25) (本文编辑:马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