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器械维修 > 多排CT( MDCT)成像技术

多排CT( MDCT)成像技术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4-08浏览次数:70132

引言:

  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MDCT,multi-slice CT,multidector-row CT,multisection CT)代表着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的突破,它不仅有佳的容积数据3D显示,而且从一个横断面技术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可以任意切面的3D成像。在性能上,多层CT扫描仪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它可减少扫描时间,降低层面的准直(section collimation,SC),显著增加扫描范围。

  多层CT采用2个或更多的平行探测器阵列,利用同步旋转球管和探测器阵列的第三代技术装备而成。90年代早期就有双探测器或多探测器系统,1998年又引入了4排探测器系统,2001年和2002年就可买到8排、10排、16排或更多排探测器系统的CT。多层CT很快就被放射学家们接受了,在早些年,世界范围内使用这类CT扫描仪的数量几乎呈指数上升:1998年安装了10台,1999年中期就有100台,而2000年末超过了1000台。

2、优势、劣势:

  这些系统的许多性能由于更快的旋转时间而进一步得到改进,4排探测器的CT性能比一个传统螺旋CT扫描仪高4至8倍,而16排探测器CT的性能甚至是传统螺旋CT扫描仪的25倍以上。此外,利用多层CT改善了数据处理和影像重建,这直接转变成提高扫描仪的效率。于是,多层CT克服了螺旋CT严重的局限之一,即,在扫描范围和SC之间相反的关系。

  多层CT的劣势是显著增加数据量,尤其是选择均质成像,如:胸部和腹部(60cm)的扫描,采用16×1mm准直进行少于15秒,依赖层间重叠的大小产生600幅图像。如果对纵隔采用平滑函数重建或对肺采用边缘增强函数重建,那么,用一个恒定的准直进行胸部扫描将产生同样多幅影像。一个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的CT血管造影可产生1000幅图像或更多。

  当减少SC时影像噪声上升,因此,为降低影像噪声重建较薄的层面(MPR或轴层)是重要的。利用较薄的准直,扫描仪的几何效应却下降。在1·25mm准直或更少时可看到这种效应,这不应发生在更大的准直。基于射线准直的装置以及影像内插入算法在各个厂商之间显著不同。8排和16排扫描仪几何效应开始改善。

  如果需要高质量的薄层影像,那么只需要增加病人剂量。在所有其他病例中,多层CT比传统CT需要的剂量少,而与pitch(螺距)为2的螺旋CT剂量相似。

3、探测器的类型:

多层扫描仪目前可同时获得2个、4个或8个层面,但除双探测器系统外,为了完成1个以上的准直设置,所有多层CT扫描仪有4排以上的探测器。这是依据适当的准直和增加邻近排探测器的信号而达到的。

这里有两种探测器阵列类型,矩阵探测器由相同厚度的平行探测器组成,而自谐调阵列探测器由不同厚度的探测器阵列而成。这两种类型的探测器各有利弊,目前没有哪个系统真正优于另一个。混合探测器在中央使用较小的探测器,在探测器阵列的周边使用较大的探测器,在所有16层扫描仪中都这样使用。

4、系统性能:

  系统性能与探测器排数N成正比且用X线球管更短的旋转时间RT(rotation time,RT)而性能有所改善。除双探测器扫描仪外,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标准螺旋CT或多层CT。

  由于高性能系统,快速扫描和薄准直变得可能。用4排探测器的多层扫描仪可对胸腹(层厚<1·5mm)进行均质成像,但扫描持续时间与“传统”螺旋CT一样。就均质扫描而言仅用8层和16层扫描仪才可使扫描持续时间显著降低。

5、扫描参数:

  和螺旋CT扫描一样,层面准直(section collimation,SC),每旋转一圈检查床前进的速度( table feed,TF),以及螺矩( pitch,P)是多层CT重要的获取参数。除重建增量( reconstruction increment,RI)外,重建影像的有效层面厚度或层宽( section width,SW)也是重要的重建参数。所有其他参数仅在特殊病例中有所不同,和探测器排数N一起,可得到获取参数N×SC/TF,以及重建参数SW/RI。

  和多层CT扫描仪一起使用的 pitch有2种解释,取决于探测器阵列(N×SC)是否选择一个层面还是整个准直作为参考。为了区分它们,由众厂商解释的用星号标明(P*),而为众多物理学家所解释的P代表“正式”:

      P=TF/N×SC螺距,“探测器螺距”,
      P*=TF/SC“容积螺距”,“射线螺距”

当用单层螺旋CT时,不管探测器排数N为多少,螺距P理论上可增加到2。在4排探测器的多层扫描仪中相当于P*=8,而在16排探测器的多层CT中相当于P*=32。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厂商和扫描仪探测器排数,大螺距在1·5-2。

  只要SW大于或等于SC,那么,不依赖SC可选择SW(层厚效应)。可根据厂家,多层原数据插入及重建类型来选择SW。在4层系统中,原数据插入(Z-滤过)可基于类似螺旋CT180°LI和360°LI的算法。但就层厚效应和噪声而言,随着4排探测器螺距P*从1-8的不同,这此算法的性能也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这是因为排探测器的螺旋轨迹与第二、第三或第四排探测器螺旋轨迹重叠而(P*=1、2和3),产生冗长的数据。因此,GE公司只使用2个不同的螺距和相应的SWS。用P*=3扫描称为HQ(“高质量”)模式,用P*=6扫描称为HS(“高速”)模式。所有其他厂家可在1-8之间任意选择螺距。此外,东芝给出各种不同的Z-滤过的选择,可根据各个用户的需要采用SW及噪声状态。西门子决定用一个自调谐Z-滤过,确保恒定的SW而不依赖于螺距的选择。同时,在一个恒定病人剂量上影像噪声也不依赖于螺距。后一种方法使用户操作更容易,因此他们不再担心螺距、剂量以及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

  用8排和16排扫描仪锥形X线束效应变得更显著,而对原数据插入及重建需要新的算法。当前所使用的技术(锥形X线束插入)从真正3D背投影到每一个Z位置的斜面重建,然后从一个真正的3D容积数据插入。

  用GE公司的扫描仪时用户根据临床需要首先选择层宽SW,和单层螺旋CT一样,但对于4层扫描仪在各个步骤中SW是小探测器准直的倍数(即:1·25、2·5、3·75、5、7·5和10mm)。所以,用户不得不决定是否用4×1·25mm或较厚的准直扫描。对于多平面重建(MPR),数据组不得不再次用较薄的层面重建。

  如果用其他类型的扫描仪,首先选择获取影像的参数,然后再决定重建参数,以适合临床情况。可任意改变重建SW(通常为1mm),但前提是它比选择的准直SC大。

  在许多临床设备中,重建SW将类似于在单层螺旋CT中所使用的数字。对于胸腹部,大部分常规设备有5-7·5mm将足够了。而对于肺或骨骼的高分辨率CT(HRCT),

1·5-2mm的SW将产生好的结果。

  当要求成像平面而不是原始轴层时,MPR将不得用薄层重叠数据库来进行。薄层宽(SW)和50%SW的重建增量(RI)为“第二类原始数据”。对于小视野(fields of view,FOV视野),RI不需要比像素尺寸(=FOV/512)小。为了佳信-噪比,应选择比准直SC宽25-30%的SW(即,当准直为4×1 mm时,SW=1·25mm),因为如果SW等于SC,那么影像噪声不按比例增加。然后用第二类原始数据建立任意方向(甚至轴)的平面重建和依赖于噪声水平以及临床成像的层面厚度。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厚的影像用于临床报告。

6、放射线曝光:

  与同一厂家的螺旋CT扫描仪相比,当使用相同毫安病人曝光量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扫描仪几何改变导致每毫安高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如:GE公司)或由于不再给定毫安,但提供毫安效应( mAseff=m/s/p)(如:西门子公司)。在后种情况下,螺旋CT扫描用160mAs,5mm准直,床速8mm(P=1·6→100mAseff),而同等病人曝光多层扫描仪需100mAs(mAseff更精确)。一些用户仍然用160mAseff,因此增加病人剂量。

  用薄准直将显著增加影像噪声。与螺旋CT相比,它通过增加mAseff至少可以部分补偿。由于较少的部分容积效应,用薄层允许较高的影像噪声。不管怎样,重建较厚的层面,不仅MPR,轴象也能避免所需剂量的增加。

  从原数据中可直接重建轴位影像,而MPR佳质量需要首先“第二类原数据”的重建。这些数据通过容积数据可用于重建冠状位、矢状位或任意方向重建。而且依据增加这些重建的厚度可提高影像质量。用此技术多层CT所需剂量保持在同样层厚螺旋CT的相同状态。

  低剂量和超低剂量也可以,尤其对高对比结构,如肺或骨骼。在检查人体横断面的放射补偿是适当的(儿童、瘦的病人、胸、颈、四肢)的情况下,低kVp技术增加骨、对比剂的CT补偿,这样可在不削减信-噪比的情况下降低剂量。例如:在80-90kVp肺血管的CTA效果很好,只需1mSv的有效剂量,超低剂量应用可降至0·4mSv以下。此剂量相当于采用100速屏-片系统传统后前位和侧位胸片之和。

7、影像显示和评价:

  与螺旋CT一样,电影显示中影像重复显示主要依据(厚)轴层交互式显示。此外,甚至作为一种替代,可重复显示MPR(如冠状面)。由技术人员进行这些MPR的重建,以便影像快速判读;在轴层保留不清的情况下,也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放射学家进行交互式MPR重建。

  各种不同的3D显示技术提供了优质影像,尤其对CTA和骨的检查。近来容积再现作为标准应用也变得更加有趣,对于近乎全向多层CT数据的影像重复显示,也可作为一种初步模式来使用。